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设计模式大类--行为模式(中)
阅读量:5216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14

本文共 5444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8 分钟。

四、Chain of Responsibility(责任链)

描述:一系列类(classes)试图处理一个请求request,这些类之间是一个松散的耦合,唯一共同点是在他们之间传递request. 也就是说,来了一个请求,A类先处理,如果没有处理,就传递到B类处理,如果没有处理,就传递到C类处理,就这样象一个链条(chain)一样传递下去
好处:降低了类之间的耦合性

例子:

抽象处理者角色
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{
/**
* 持有后继的责任对象
*/
protected Handler successor;
/**
* 示意处理请求的方法,虽然这个示意方法是没有传入参数的
* 但实际是可以传入参数的,根据具体需要来选择是否传递参数
*/
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();
/**
* 取值方法
*/
public Handler getSuccessor() {
return successor;
}
/**
* 赋值方法,设置后继的责任对象
*/
public void setSuccessor(Handler successor) {
this.successor = successor;
}
}

  具体处理者角色

public class ConcreteHandler extends Handler {
/**
* 处理方法,调用此方法处理请求
*/
@Override
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() {
/**
* 判断是否有后继的责任对象
* 如果有,就转发请求给后继的责任对象
* 如果没有,则处理请求
*/
if(getSuccessor() != null)
{
System.out.println("放过请求");
getSuccessor().handleRequest();
}else
{
System.out.println("处理请求");
}
}

}

  客户端类

public class Client {
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
//组装责任链
Handler handler1 = new ConcreteHandler();
Handler handler2 = new ConcreteHandler();
handler1.setSuccessor(handler2);
//提交请求
handler1.handleRequest();
}

}

  可以看出,客户端创建了两个处理者对象,并指定第一个处理者对象的下家是第二个处理者对象,而第二个处理者对象没有下家。然后客户端将请求传递给第一个处理者对象。
  由于本示例的传递逻辑非常简单:只要有下家,就传给下家处理;如果没有下家,就自行处理。因此,第一个处理者对象接到请求后,会将请求传递给第二个处理者对象。由于第二个处理者对象没有下家,于是自行处理请求。

五、Command(命令模式)

描述:对命令进行封装,将发出命令的责任和执行命令的责任分割开
好处:面向接口编程、能实现Undo功能。

例子:

典型的Command模式需要有一个接口.接口中有一个统一的方法,这就是"将命令/请求封装为对象":

public interface Command {

  public abstract void execute ( );
}

具体不同命令/请求代码是实现接口Command,下面有三个具体命令

public class Engineer implements Command {

  public void execute( ) {

    //do Engineer's command
  }
}

public class Programmer implements Command {

  public void execute( ) {

    //do programmer's command
  }
}

public class Politician implements Command {

  public void execute( ) {

    //do Politician's command
  }
}

 

按照通常做法,我们就可以直接调用这三个Command,但是使用Command模式,我们要将他们封装起来,扔到黑盒子List里去:

public class producer{

  public static List produceRequests() {
    List queue = new ArrayList();
    queue.add( new DomesticEngineer() );
    queue.add( new Politician() );
    queue.add( new Programmer() );
    return queue;
  }

}

这三个命令进入List中后,已经失去了其外表特征,以后再取出,也可能无法分辨出谁是Engineer 谁是Programmer了,看下面如何调用Command模式:

public class TestCommand {

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
    List queue = Producer.produceRequests();
    for (Iterator it = queue.iterator(); it.hasNext(); )
        //取出List中东东,其他特征都不能确定,只能保证一个特征是100%正确,
        // 他们至少是接口Command的"儿子".所以强制转换类型为接口Command

        ((Command)it.next()).execute();

  

  }

}

由此可见,调用者基本只和接口打交道,不合具体实现交互,这也体现了一个原则,面向接口编程,这样,以后增加第四个具体命令时,就不必修改调用者TestCommand中的代码了.

六、State(状态模式)

描述:不同的状态,不同的行为;或者说,每个状态有着相应的行为
优点:封装转换过程,也就是转换规则、枚举可能的状态,因此,需要事先确定状态种类。

例子:

请看下例:

public class Context{

  private Color state=null;

  public void push(){

    //如果当前red状态 就切换到blue

    if (state==Color.red) state=Color.blue;

    //如果当前blue状态 就切换到green

    else if (state==Color.blue) state=Color.green;

    //如果当前black状态 就切换到red

    else if (state==Color.black) state=Color.red;

    //如果当前green状态 就切换到black

    else if (state==Color.green) state=Color.black;
    
    Sample sample=new Sample(state);
    sample.operate();
  }

  public void pull(){

    //与push状态切换正好相反

    if (state==Color.green) state=Color.blue;

    else if (state==Color.black) state=Color.green;
    else if (state==Color.blue) state=Color.red;
    else if (state==Color.red) state=Color.black;

    Sample2 sample2=new Sample2(state);

    sample2.operate();
  }

}

在上例中,我们有两个动作push推和pull拉,这两个开关动作,改变了Context颜色,至此,我们就需要使用State模式优化它.

另外注意:但就上例,state的变化,只是简单的颜色赋值,这个具体行为是很简单的,State适合巨大的具体行为,因此在,就本例,实际使用中也不一定非要使用State模式,这会增加子类的数目,简单的变复杂.

例如: 银行帐户, 经常会在Open 状态和Close状态间转换.

例如: 经典的TcpConnection, Tcp的状态有创建 侦听 关闭三个,并且反复转换,其创建 侦听 关闭的具体行为不是简单一两句就能完成的,适合使用State

例如:信箱POP帐号, 会有四种状态, start HaveUsername Authorized quit,每个状态对应的行为应该是比较大的.适合使用State

例如:在工具箱挑选不同工具,可以看成在不同工具中切换,适合使用State.如 具体绘图程序,用户可以选择不同工具绘制方框 直线 曲线,这种状态切换可以使用State.

如何使用

State需要两种类型实体参与:

1.state manager 状态管理器 ,就是开关 ,如上面例子的Context实际就是一个state manager, 在state manager中有对状态的切换动作.

2.用抽象类或接口实现的父类,,不同状态就是继承这个父类的不同子类.

以上面的Context为例.我们要修改它,建立两个类型的实体.

第一步: 首先建立一个父类:

public abstract class State{

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push(Context c);

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pull(Context c);
  public abstract void getcolor();

}

父类中的方法要对应state manager中的开关行为,在state manager中 本例就是Context中,有两个开关动作push推和pull拉.那么在状态父类中就要有具体处理这两个动作:handlepush() handlepull(); 同时还需要一个获取push或pull结果的方法getcolor()

下面是具体子类的实现:

public class BlueState extends State{

  public void handlepush(Context c){

     //根据push方法"如果是blue状态的切换到green" ;
     c.setState(new GreenState());

  }

  public void handlepull(Context c){

     //根据pull方法"如果是blue状态的切换到red" ;

    c.setState(new RedState());

  }

  public abstract void getcolor(){ return (Color.blue)}

}

同样 其他状态的子类实现如blue一样.

第二步: 要重新改写State manager 也就是本例的Context:

public class Context{

  private Sate state=null; //我们将原来的 Color state 改成了新建的State state;

  //setState是用来改变state的状态 使用setState实现状态的切换

  pulic void setState(State state){

    this.state=state;

  }

  public void push(){

    //状态的切换的细节部分,在本例中是颜色的变化,已经封装在子类的handlepush中实现,这里无需关心

    state.handlepush(this);
    
    //因为sample要使用state中的一个切换结果,使用getColor()
    Sample sample=new Sample(state.getColor());
    sample.operate();

  }

 

  public void pull(){

    state.handlepull(this);

    
    Sample2 sample2=new Sample2(state.getColor());
    sample2.operate();

  }

}

至此,我们也就实现了State的refactorying过程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aiguozhe/p/3763495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HTML标签_1
查看>>
jsp组成元素
查看>>
排序算法(转)
查看>>
windows自带的可生成各种数据库连接字符串工具打开方法
查看>>
Python命名规范
查看>>
滚动条
查看>>
程序员的自我修养九Windows下的动态链接
查看>>
Codeforces Round #361 (Div. 2)
查看>>
细说WebSocket - Node篇
查看>>
jenkins+testNG
查看>>
[洛谷1485] 火枪打怪
查看>>
PAT B1018.锤子剪刀布(20)
查看>>
Extjs控件之 grid打印功能
查看>>
枚举类型(不常用)递归
查看>>
ETL
查看>>
Tomcat源码分析(六)--日志记录器和国际化
查看>>
YII缓存依赖的应用
查看>>
决策树在机器学习的理论学习与实践
查看>>
Biee 11g权限详解
查看>>
minggw 安装
查看>>